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葉克膜:救護技術員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原文出處
發佈時間:2015.12.21


本文翻譯:

葉克膜:救護技術員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救護技術員載送裝上葉克膜病人的機會越來越多了,有些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甚至在嘗試為難治性心搏停止的病人使用葉克膜。

By Arron Dix

體外膜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葉克膜)的起源在1970年代,最早是用於維持新生兒及年輕小兒的心肺功能,而最早一代的機器體積大得像車子一樣,並且難以操作。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展,葉克膜機器的體積越來越小,甚至到達和一台大體積的心率監視器相仿,重量也在25磅(約12公斤)左右,足以放進大部分的救護車裡。也因為葉克膜的體積不斷縮小,他的運用層面也開始快速的擴張。

目前,運送病人至有葉克膜能力的醫療院所,或者在醫院間轉送已經裝上葉克膜的病人已經不再是少數。直至最近,在急診室的復甦專家們開始對難治性心肺功能停止的病人使用葉克膜療法。在法國,機動葉克膜團隊隨時準備接受在現場處置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的病人;而在加州的聖地亞哥,某些心肺功能停止的病人在持續復甦處置的狀態下,被送到特定急診室以進行快速的葉克膜放置,也就是所謂的葉克膜輔助心肺復甦術。

隨著葉克膜越來越普及,救護技術員也要對這項處置有基本的認知。以下有五點葉克膜須知:

1. 它是暫時性的心肺功能維持系統
葉克膜提供暫時性的心臟和/或肺臟功能,讓身體器官可以在經歷嚴重循環功能受損如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肺栓塞或者心臟衰竭。傳統的體外心肺循環是在心臟手術時於開刀房內操作的,病人接受全身麻醉、導管直接接到心臟的大血管裡,以利病人在心跳停止的狀況下,跳過心臟和肺臟、維持全身的循環。

葉克膜和傳統的體外心肺循環在許多方面都有所不同。葉克膜可以在急診室、加護病房,甚至像巴黎現在所做的 - 在病人家中或辦公室裡放置。不像體外心肺循環,葉克膜並不會把導管放置到心臟的大血管裡,而是可以在病人清醒的情況下放置到病人的大靜脈,例如頸部或腿部。

2. 它的作用是將氧氣溶入血液並去除二氧化碳
葉克膜會將人體血液從內頸靜脈或者股靜脈吸出,接著進行溶入氧氣以及去除二氧化碳的步驟。而大多數的葉克膜會同時將血液溫度維持在37度C,接著無論是靜脈靜脈,或者是靜脈動脈,都再度將血液運回病患身體裡。

3. 它有分成兩種
靜脈-靜脈葉克膜適用於維持呼吸系統功能,而在過程中心臟仍維持原有的工作。血液會經由導管送回身體的另一條大靜脈 - 通常是股靜脈或內頸靜脈,血液回到身體後就遵循原有的循環路徑送至全身各處。
靜脈-動脈葉克膜則適用於沒有心輸出、或者心輸出不足以維持生命的病人。溶入氧氣後的血液被送回病人身體的動脈 - 通常是右總頸動脈,或者髂動脈,血液循環完全跳過心臟。

4. 它能夠改善難治性心肺功能停止的預後
不論是在日本進行的SAVE-J研究,或者是聖地亞哥和澳洲的研究,都顯示了難治性心肺功能停止如果接受了葉克膜處置,對預後會有正面的影響。一般來說,這些經歷長時間循環停止的患者,結果都是走向死亡。但相對縮短的循環停止時間 - 從倒下到啟動葉克膜約45分鐘,在這樣的時間裡裝上葉克膜並且和低體溫療法並用,病人可已有更好的神經學預後。未來的流程裡,某些符合條件的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病人,可能會在回復自發心跳(ROSC)之前,伴隨著機械式CPR儀器,送到有能力實施葉克膜的急診室。(註1)

5. 它要靠醫師來操作
即使是高級救護技術員也不會在現場進行葉克膜放置。不管是在巴黎的到現場執行,或者是聖地亞哥的送到專門急診,葉克膜的放置程序都是由醫師執行。然而很類似,都可能會面臨到運送裝有葉克膜的病患和專業葉克膜團隊。但是救護技術員不只是司機,而是專業的臨床技術員,所以我們仍然需要瞭解葉克膜的基本知識,以便在這項維生系統運作時方便協助監測病人。

EMS生字:
一般類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
Anesthesia麻醉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體外心肺循環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體外膜氧合器 (葉克膜)
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葉克膜輔助心肺復甦術
Neonate新生兒
Pediatric小兒的
Pulmonary Embolism肺栓塞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回復自發性循環
Therapeutic Hypothermia低體溫療法


延伸閱讀:
認識葉先生—葉克膜 (李紹榕醫師)
澳洲CHEER研究 (論文大綱, 英文)
日本SAVE-J研究 (論文大綱, 英文)
聖地亞哥ED ECMO介紹 (英文)
巴黎Lionel Lamhaut on Pre-Hospital ECPR介紹 (英文)


後記:
在去年Zoll所贊助的講座中,開場的英國醫師就有提到在2020年流程的更新,可能會將院外ECMO納入考量。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葉克膜的體積越來越小,巴黎已經開始將這個願景實現。雖然說這可能是個趨勢,但是是否適用於台灣的環境仍有待觀察。 

備註: 
(1) 美國與台灣不同,目前該國主流仍是TOR,也就是說在到院前實施ACLS急救一段時間仍然沒有反應,就由救護技術員直接宣布急救無效,不進行送醫。所以文中才說未來有可能會在復甦狀況下送病人至醫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